黄梅县新开镇发展特色农业小记
如画田园“强农”梦
——黄梅县新开镇发展特色农业小记
记者 景纯
微风中,艳丽如霞的紫薇馨香扑鼻,花瓣徐徐飘落,如清丽的少女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暮霭里,古老的银杏静静地守候,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江堤上,茁壮挺拔的意杨如同排排士兵,直指苍穹,不倦地诉说着村民的奋斗与企盼。
这并非诗人笔下的田园牧歌,而是8月26日记者实地踏访黄梅县新开镇的所见之景。
近年来,新开镇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构建“一村一品”,实现由传统农业大镇到农业强镇的转变。
休闲观光园初具规模
满目苍翠,紫薇压枝,鱼翔浅底,飞鸟欢唱,来到新开镇四房墩村苗木花卉基地,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
镇党委书记陈睿说,四房墩村苗木花卉基地于今年1月动工,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集休闲、垂钓、采摘、观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园。
目前,已建成一座占地面积480亩的苗木基地,包括花卉苗木、临湖观光、休闲垂钓三部分。
来自江西九江60多岁的陈中华老人正在垂钓,他乐呵呵地向我们展示他今天的成果,“今天收获不小,这里离九江近,空气清新,我经常过来钓鱼。”
四房墩村村长梅育金告诉我们:“虽然基地刚起步,但按现在的建设速度,前景相当可观。九江、黄石、南昌的游客节假日相约前来,多的时候达到300人左右。”
休闲观光园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正在整枝的四房墩村村民梅述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家有7亩多田,以前单种棉花,除去成本,每年大概只有7000元的收入。土地流转后,每亩年租金400元,到观光园做锄草、施肥等小工,每天可拿100元,到目前为止,单做小工就拿到了1万多元,现在比以前强得多呢!”
银杏产业链初步形成
8月26日,新开镇银杏专业合作社制茶厂挂牌成立,这是继去年引导种植户成立银杏专业合作社并进行银杏果品加工生产后,该镇银杏产业的又一突破。至此,新开镇银杏产业链初步形成。
新开镇地势开阔,农户房前屋后、塘边坝埂、沟渠两侧非正规耕种面积比重大,土层深厚肥沃,非常适合银杏生长。在该镇,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种了银杏树,少则几株,多则十几株。
如何将这一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陈睿说,以其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发银杏叶、果的深加工产品,将“鄂东银杏之乡”这一品牌打响!
一时间,新开镇掀起“银杏热”。
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今年4月,私营企业老板周银伢投资15万余元,调拨土地50亩,建立连片银杏基地和苗圃,种植银杏3.5万株,育苗6万株。
到目前,全镇共种植银杏树60000余株,培育银杏苗100000余株,“银杏之乡”雏形已现。
在市、县老促会的支持下,全市家银杏专业合作社——黄梅县新开银杏专业合作社于去年10月挂牌成立,采取农户+基地+工厂的发展模式,实行林、果、药、茶、风景树综合开发的格局,形成栽培管理、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果叶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建立了银杏果品深加工生产线,生产“仙开口”牌水晶银杏、干银杏仁、康寿银杏茶等系列产品。
“银杏全身都是宝,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规模,牢牢紧握银杏收购的主动权,加大宣传力度,抢占销售市场,培植树苗市场,努力打造鄂东地区的银杏栽培中心、技术指导中心、收购中心、产品加工销售中心。”谈起银杏产业发展的未来,新开银杏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梅中先充满信心。
速生丰产林初见成效
黄广大堤两侧,高大挺拔的意杨如士兵般威武地挺立着。
陈睿回忆到,过去这里是荒坡、荒滩,杂草丛生,钉螺密布,血吸虫成灾,严重危害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种上意杨后,不仅端去了钉螺的“温床”,也让闲地生金、荒滩变绿,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新开镇江心洲5000余亩面积全部栽植上了意杨树,可谓名副其实的“绿洲”。目前,江心洲主要由岳阳纸业租种,这些速生意杨林每年为当地村集体和老百姓带来近百万元的收益。
省“造林大王”张华能告诉我们:“我今年打算处理5000余亩意杨林,目前正在洽谈中,预计获利2700万元。七八年前栽的这些意杨现在可真是‘地里生金、树上结银’,我等于开了家‘绿色银行’,投入几百万,获利几千万!”
单州村村民单思兵说:“7月12日,我村760亩意杨林权拍卖到115万元,我获利30万元左右。”
新开镇速生意杨林的发展方兴未艾,初具规模。田间地头、滩涂堤边、村庄路旁到处都是挺拔的意杨,成为长江之滨的乡镇生态农业的重要支撑,同时催生了本地木材加工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新开镇现有4万余亩沿江速生丰产林,成林3万余亩。现有规模型木材加工企业5家,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加工业的发展还吸引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该镇本世纪初栽种的意杨,近年来陆续砍伐更新,连年来,速生丰产林更新砍伐收入、加工企业利润和富余劳动力就业收入共计达到近亿元。
新开镇的产业发展正如初升的太阳,生机盎然;新开镇的明天恰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缓缓舒展。
链接:
新开镇位于黄梅县西南,因五祖弘忍大师在此开口说话而得名。全镇下辖34个行政村、282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多人。
2012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业总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亿元;财政收入454万元,比上年增长4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6905元,比上年增长12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