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三月又闻菜粑香 舌尖家乡春天味
黄梅三月菜粑香
陌上杨柳吐新绿,又是一年春天来。
漫步郊外,看看远处盛开的朵朵桃花、杏花,再看看地里金黄一片的油菜花,我看到的是春光的明媚。时而一阵阵清风吹拂在脸上,我感到的是春风的和煦。然而,我想,除了春光和春风之外吧,春天还一定是有滋味的,对了,春天的滋味就在我们黄梅三月家家户户都在做,男女老少都爱吃的菜粑里。
黄梅菜粑的主要原料是籼米和芥菜。制作工艺也不复杂:先将籼米放在碓臼里舂成粉,再将米粉放进大锅里炒香。然后将捞水切碎挤干水分的芥菜末拌入其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和成小孩拳头大小的菜粑上笼蒸熟即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加入腊肉、酱干、粉丝、大蒜制作的馅料。
手里捧着刚出笼的热腾腾的新鲜菜粑,轻轻地咬上一口,米粉的焦香、芥菜的清香伴着腊肉的浓香一起在嘴里翻卷着,顿时觉得齿颊留香,心旷神怡。顿觉自己与春天已经融为一体了,也使在年节里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肚腹平添几分轻松的感觉。
吃菜粑,在整个中国南方许多地方都有此民俗,《舌尖上的中国》曾播出在江浙一带就有三月吃菜粑的习俗,不过他们那里的菜粑是用米粉和艾蒿的嫩芽做成的。安徽舒城一带也有三月吃菜粑的习俗,他们那里的菜粑是用米粉、野蒿、腊肉,香蒜制成的。他们吃菜粑的习俗是源于一个“巴魂”的迷信传说。在我看来,菜粑,还是要算我们黄梅的菜粑好吃。黄梅吃菜粑说是为了防治疔疮,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也表明:芥菜确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解毒消肿、止痛明目的药用功效。
黄梅三月三吃菜粑的习俗是源于黄梅四祖庙会。相传三月三是四祖大医禅师诞辰之日,四祖寺原名正觉寺,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双峰山,(亦称西山)。是四祖大医禅师于唐武德七年(624)亲手创建,四祖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意义重大,首开佛教丛林,实行农禅双修。曾几时,疥疮在全县流行,百姓不胜其扰。一农夫在万般无奈之下,将患疥疮的八旬老母背到四祖寺求治。粗通医道的道信大师赐一药方:米粉与芥菜混合做成菜粑食之。农夫依言竟至治愈。消息传开,四里八乡的患病百姓都到四祖寺求医问药,适逢三月三大师寿辰,大师亲自下斋房,做了很多的菜粑广施百姓,使全县的疫情得到控制。事有凑巧,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亦患疥疮,闻言四祖奇术下诏命大师进京。大师以佛事为要只开了一个方子送到京城,太宗痊愈后亲赐金匾给四祖大师。从此大师声名远播。后来唐代宗李豫赐封四祖大师为“大医禅师”。一直到现在,四祖寺仍然有三月三做菜粑广施信众百姓的习惯,而三月三吃芥菜粑也成为了黄梅人所独有的习俗。